繁體
English
Media Coverage
今天,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博物館親子遊 傳承衛國故事
2023.08.15

「寓教於遊,更有體驗感」!暑假期間,有不少家庭會選擇文化旅遊,博物館是熱門選擇。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有抗戰主題展覽的香港海防博物館,發現大批家長帶同小朋友前來參觀,更有喜歡軍事歷史的少年主動要求母親一起前來,追尋東江縱隊抗日足跡。

香港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梁明穎說,專題展覽通過觸摸歷史脈搏,融入沉浸互動,使遊客成為歷史事件的「親歷者」。有立法會議員建議,政府應為紅色旅遊塑形、鑄魂,促進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。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

今天,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。在香港海防博物館「抗日游擊隊與敵後活動」展覽廳中,黃色聚光燈下,透過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文字,昔日戰火紛飛的情景再現眼前。顧女士在此為她孩子Max和Alex講解東江縱隊如何在戰鬥中擊斃寇首的故事,講解生動,引人入勝,吸引記者聽了好一會兒。

「博物館的展覽非常有意義,可讓大家深入了解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和抗日歷史,我也會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小孩聽。」顧女士說想藉着旅遊的方式,帶孩子走訪紅色足跡,認識革命先烈的事跡,讓他們倍加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。Alex說:「對這裏的大炮和武器很感興趣,很想知道它們的功能!」

在展廳內,13歲的岳昀朗被眼前的一幕幕所感染着。他跟記者說,他主動要求媽媽帶他來海防博物館,因為他喜歡玩模型,家裏有一輛彗星坦克的模型,當他知道博物館也有彗星坦克時,就想前來一睹真容。此外,他一直都有了解抗日的故事,但他卻是第一次了解香港各界市民怎樣透過生產軍需品、籌款及救濟等方式支援抗日戰事;港九獨立大隊奮力抗擊侵略者,迎來最後勝利。「這些革命先烈真的太偉大了,我會加倍珍惜,努力讀書,爭取也能為國家貢獻一點力量。」

突出體驗感 令歷史「活」起來

「希望做到寓教於遊,令歷史『活』起來。」香港海防博物館一級助理館長梁明穎說,博物館去年11月完成大型更新工程重新開放,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,開館至今大概有15萬人次前來參觀。她指出,博物館一直通過觸摸歷史脈搏,追尋先輩足跡,讓參觀者獲得更加直觀的體驗,引發更深層次的感觸;突出「體驗感」,融入沉浸互動,包括觀賞電影的節選,使遊客成為歷史事件的「親歷者」。「希望有更多年輕一輩了解香港歷史,重視抗日戰爭這段歷史,提升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」。

如何讓紅色旅遊進一步「活」起來?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,紅色旅遊,是「紅色」與「旅遊」互相結合,「旅遊」是外在形式,「紅色教育」是內在的靈魂。「紅色旅遊」既要塑形,更要鑄魂。他希望能夠植入紅色基因,打造旅遊品牌。特區政府應為香港設計三至四條各具特色的愛國教育路線,並建立有主題特色的展覽館,再配合科技VR、AR等情景模式的設計,以及相關文創產品等,讓香港青少年可以有系統地認識愛國教育。

議員:讓紅色文化融入紅色旅遊

海防博物館是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。「香港有不少戰前炮台,可以善用這些資源打造文化遊。」旅遊界立法會議員柏良提出許多紅色旅遊主題設計思考,例如,炮台是大灣區特有的歷史文化標誌和國家海防符號,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,特區政府可結合海防博物館及大灣區其他城市海防遺跡,系統規劃海防教育旅遊路線,並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,共同打造海防文化遊。

在推動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,政府各級部門帶頭,全社會也可以動員起來,「真正做到讓紅色文化融入紅色旅遊中,為紅色旅遊塑形、鑄魂,促進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。」柏良說。

香港「紅色足跡」(部分)

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

·該紀念碑位於屯門龍鼓灘中華白海豚瞭望台,是香港首次為列入國家級紀念名錄的抗日人士立碑,紀念在1943年於龍鼓洲戰鬥中犧牲的劉春祥等抗日游擊隊隊員。紀念碑正面鐫刻「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」12個大字,左右兩邊刻有中英文對照的碑文,記述他們的感人事跡。

老龍田晏台山

·1943年3月3日下午,日軍出動近百人包圍港九大隊政訓室在沙頭角老龍田晏台山的駐地,游擊隊與其展開激戰,史稱「三三事件」。事件中,曾福、邱國璋、符志光三人在激戰中殉國;彭泰農、陳冠時、陳坤賢受傷被俘,後被殺害。

·2015年8月24日,國家民政部公布將彭泰農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。2020年9月2日,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公布將曾福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。

鹿頸村

·鹿頸村是新界首個抗日民主鄉政權的成立地。1945年初,在羅汝澄、陳海推動下,沙頭角地區內南涌、鹿頸共12條村組成南鹿民主聯合鄉政府。自成立後,鄉政府積極配合游擊隊的工作,不單組織站崗放哨,建立交通站和情報網,嚴密監察日軍行動,更從事採購糧食及被服等後勤工作。

各界倡用好「紅色資源」

旅遊界立法會議員柏良

·政府要檢視旅遊配套,並且支持旅遊業界打造香港特色的紅色旅遊路線。紅色旅遊的範圍可拓展至孫中山史蹟徑、文天祥公園等,讓愛國主義教育走出課室,成為寓學於遊的旅遊線路,推動愛國主義教育。

·結合海防博物館及灣區其他城市海防遺跡,系統規劃海防教育旅遊路線,並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,共同打造海防文化遊。

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、嶺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

·周恩來、鄧小平等偉人都曾在香港留下足跡,政府應利用相關歷史遺址,開發紅色之旅。

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

·政府可為這些紅色景點做一些講解和指示,讓市民了解更多,令香港的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有一個路線參考。

·政府應該資助建立一些資料館、紀念館、博物館等,目前大多靠民間自發組織建立紀念碑、保育紅色景點。

·香港歷史博物館都有香港故事館,展示香港近代的歷史,但比例很小,應該有一個詳細的資料館介紹近代史中,中國共產黨與國家以及香港的關係。

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

·香港應設立抗戰歷史紀念館,希望更多的市民,尤其是年輕人,明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和平來之不易,從而增強守護國家及香港的信念,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,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。

原東縱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

·希望可由政府組織認識歷史的活動,學校、青少年團隊應該廣闊深入宣傳這段抗戰歷史,前人已經完成任務,後人要知道「根」在哪裏,才可以砥礪前行。

東縱歷史研究會會長、原東縱政委尹林平之女尹小平

·希望教育界在中史課程中加入港九大隊抗日的有關內容,讓他們可以了解革命先烈對香港的貢獻。

####

東縱港九獨立大隊為香港抗日作出極大貢獻,這段歷史後人不能忘記。圖為大隊行軍情形,約攝於1945年。

香港海防博物館內有常設主題「香港海防故事」,當中就包括香港抗日的歷史。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

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到博物館親子遊,傳承愛國、衛國的歷史故事。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

梁明穎希望海防博物館做到寓教於遊,令歷史「活」起來。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

Max和Alex聽了媽媽的講解後,對東縱抗日的故事十分有興趣。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

岳昀朗表示,參觀後令自己對港九大隊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大公報記者吳俊宏攝

鹿頸村